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典训新闻 > 弘扬西迁精神,永远跟党走

弘扬西迁精神,永远跟党走

发布时间:2020-05-28 00:00:00 作者:典训编辑 来自:典训新闻
      5月22日下午,典训党支部组织全体员工学习“西迁精神”。典训党支部书记吴东兵同志从交大西迁的回顾、扎根西北-艰苦奋斗-科教兴国-再创辉煌、西迁精神永放光芒三个方面向全体员工讲述了西迁的历史、解读了西迁精神的内涵和其时代价值。

 
      5月22日下午,典训党支部组织全体员工学习“西迁精神”。典训党支部书记吴东兵同志从交大西迁的回顾、扎根西北-艰苦奋斗-科教兴国-再创辉煌、西迁精神永放光芒三个方面向全体员工讲述了西迁的历史、解读了西迁精神的内涵和其时代价值。
 

义无反顾西行
       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,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。 为工业兴国、实业救国输送“第一等人才”。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电机,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科研机构,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学术组织,被誉为“东方麻省理工学院”中国工程师的摇篮。
 
       1955年4月6日深夜,时任交通大学校长彭康突然接到迁校通知。原来,上世纪50年代,新中国成立初期,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,改变当时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局面,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,中央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。

       1956年8月10日,苏庄副校长率领学生3906人、教师243人、职工572人、家属1200人登上上海铁路局开出的交大支援大西北的特殊专列,分趟离开上海,赶赴西安。当时乘车的人都持有一张粉色乘车证,正面印有火车图案以 及“向科学进军,建设大西北”的字样。

       当时,学校有1400多名教工、近3000名学生,其中,17位党委委员中有16人迁到西安,西迁的教授、副教授、讲师和助教等占教工总数70%以上。



 
       大树西迁,谈何容易。他们从上海优渥的生活环境来到正在开发建设的大西北,义无反顾地成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。 他们中不少人将位于上海繁华地段的房产无偿或低价交给国家,向西出发。有的人不光自己踊跃报名,还动员大家庭里的成员,扶老携幼,举家西迁。
 


 
      当时的西安,发展水平与上海差距较大。学校建在田野之中,马路不平、电灯不亮,晴天扬灰路,雨天水和泥,夏无大树遮阳,冬无暖气御寒。

面对困难与挑战,交大人没有退缩。他们披荆斩棘,向科学进军。
 
      钱学森的老师、被誉为我国“电机之父”的钟兆琳先生,听闻交大西迁的国家号令后,坚决要求到西部来。当时,钟先生的夫人正卧病在床。他把家里的事情安顿好后,便随着西迁大军只身来到西安。
      他吃食堂、住宿舍,亲手建起了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电机实验室。临终时还嘱咐儿子,要把骨灰埋入他钟爱的黄土地。


 
      习近平总书记22日下午来到西安交通大学,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,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,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。他谈起教授们两年前给他的一封来信,“看了你们的信我非常感动,产生了强烈共鸣”。习近平说,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,你们打起背包就出发,舍小家顾大家。交大西迁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讲、对西部发展战略布局来讲,意义都十分重大。他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继续发扬“西迁精神”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,把“西迁精神”一代代传承下去。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。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!”西迁的交大人用一辈子践行了这句誓言,也将把“西迁精神”一代代传承下去。
       

 
       吴东兵同志讲到,我们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,更要讲好红色故事、中国故事,坚定不移的跟党走。西迁精神要求我们要胸怀大局,要克己奉公,此次我们防疫工作取得的胜利,正是全体党员干部、医护人员甚至于全体中国人民践行“西迁精神”,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具体体现。全体员工表示,要做好“西迁精神”的践行者、传播者,做一名合格的红色文化传播者。